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其中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这三项的发展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我们的品德和素养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我认为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品德和素养是爱岗敬业,躬亲力行。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养成守时观念;课堂上不倦教诲,谆谆善诱,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课堂下与学生交谈时,对不正之风的厉色声讨,对正义之举的由衷赞叹,对进步学生的微笑鼓励,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容都带有教育的符号,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总之,践行师德不是单纯地说教,它是一种身体力行,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德润人心。教师们,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李云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