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没老李,领导已经决定,今年的草药收割听上头的安排。”
“啥?”
“今晚就要安排了,收草药,装草药,还要组织车拉走。”
“可……可,大伙儿刚给前线供了粮食,现在可都指望着今年的收成呢!”
老李顿时感觉心口犹如刀插,他愣在院里望着那一片麻黄,不知在想些什么。目光呆滞的回到屋中,坐下、站起,不知已经反复了多少回,窗外那一片绿油油的麻黄隐匿在渐渐沉下的深色中。鸡叫了一遍,老李猛然抬头望向窗外。
突然想起那年辽沈战役,那天鸡叫第二遍的时候,村书记老邓来了。几天没见,他已糟蹋的不成样子,眼窝塌下去了,腮帮子扁下去了,一脸的黑茬子围着一张干裂的厚嘴唇。老李走到门口,在屋檐上使劲拽了两把屋草,走进来扔进灶腔里,点着了火。老李在锅里烧上水,敲了两个鸡蛋打进去,一边忙着手里一边问道碰上啥困难了。
“啥困难?粮食啊老李!解放军如今在前头打仗,我们呢?总得供点粮食吧,一点不帮,那像话吗?”
老李的老伴刚去世,家里那片庄稼地就是她毕生的汗水,想到那刚结好的花生,心头一阵不舍。
等老李叫来其他的党员合计合计,只见老邓背靠着炕,双手抱在胸前,头歪在肩膀上睡得正香,桌上那碗蛋花汤已经凉透了。大伙儿踮着脚,围着这个睡得正香的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进行了这场哑巴会,议题都是清楚的:粮食。空气中凝着紧张的气息,但是大伙儿的内心都已经被调动了起来。
散了会,老李把大伙儿送了出去,走进那片庄稼地,沉思片刻,老李便开始薅花生,薅到一半时,他被人从后面抱住,脖子顿时凉了一阵,回头一看,是老邓。
几天后几车粮食和干草就备好了,老邓照旧清点着,大富便找来了,“老邓,那个你看俺爹也没给俺留地,现在村里的粮食都要被送走,家里小孩饿的嗷嗷哭,你看卖俺点呢,俺给你两倍的钱,你看这事……奥奥,你放心,俺不会跟别人说的,何况这么多粮食,给那些打仗的肯定够了,你看这事……”“大富,你回吧,现在谁家都揭不开锅,你现在走,我当今天这事没发生过。”“你,你……你真不实好歹,三倍!怎么样?”
老李正好走进门,想帮老邓一起清点,谁知听见这么一桩事,老李抄起旁边的扫帚就要扑过去,“滚!”大富瞪大眼睛,赶紧骂骂咧咧的跑走了。
那年,这个不算大的村落里,只一天便好像过了一个季节,第二年淮海战役,老李的地便种上了绿油油的麻黄,那一棵棵可爱的苗苗在阳光下悠闲自在地荡着。而老邓完成了上级领导的任务,如今已是县里的新晋书记了。
连着好多天,老李都迷糊着做着同一个梦。
战争爆发了,飞机没日没夜地在头顶上转着,乡亲们一时慌了神,有些胆小的甚至像无头苍蝇样乱闹。这时,老李主动担起了主心骨,打定主意,对乡亲们说,“眼下我们第一要紧的事,就是组织大家伙儿团结起来,分一拨人去挖防空洞。还要有民兵,流动巡逻,党活动室的屋顶高,再在那整一个防空哨,敌机来了,就吹长号报警,大家就钻洞。敌机一走,再吹短号,咱该干啥干啥。”不知怎么的,老李变得怪能说话了,组织的也有模有样的。“第二要紧的事,就是把老邓找回来,我这就去,你们要守好村子。”
老李匆忙拿上点干粮便直奔东边的大山。这山,竟是如此的陡峭,好不容易登上一半,十月的天突然刮起了雪花,他奋力上爬,拨开霜雪,淌过溪流,磨破了鞋子,划破了衣裳,终于爬上了山巅,老邓张开手臂,从肺腑中发出一声声呐喊——“老邓……老邓……回来……回来……”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在天际边泛着金灿灿的光芒,“回来!党的……光荣……人民的胜利!”
迷糊中好像听见了老邓的声音,老李努力的睁大双眼,拨开黑影,一件偌大的办公室映入眼帘,墙上挂着一副公正清廉的字画,桌子上的翡翠大白菜在阴糊糊的一片中显得异常亮眼,一个人站在邓书记的桌前,笑着跟邓书记握手,“事成之后,这个数只多不少,您到时候就等着吧。”老李紧皱眉头想看清那个人却是一团黑,再一看,不知何时已经回到家了,老李一心只想去找老邓,刚抓起干粮袋,突然听见一阵熟悉的敲门声,是老邓!老李赶紧拉开门,进来的是邓书记,满脸通红地质问道:“仓库的钥匙呢?我要搬三十袋麻黄!”
“这……这没有上头批的条子,是万万不可的啊,若是让有心之人去提取毒品,那还了得!”“我是领导,已经下通知,仓库的药材就该听我安排,你必须给。”“可……我看见……”“看见什么,你有证据吗?小心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说着就要抢钥匙。
老李气得不行,正要爆发,忽然一道声音在耳畔响起。
“太爷爷,太爷爷”孙儿摇着太爷爷喊道“您快别睡了,毛爷爷的开国大典讲话要开始了,快去看啊!”
“开国大典?”
“对啊,您昨不是还说要去现场看吗?”
老李望着天安门的方向迸出两颗浑浊的泪珠,心里感叹道“我们人民终于胜利了,党的好干部们将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